一、清潔表面(基礎步驟)
1. 去除污漬和灰塵
工具:超細纖維布、中性清潔劑(如洗潔精稀釋液)、去離子水。
操作:
用稀釋后的中性清潔劑擦拭掉色區(qū)域及周邊 20cm 范圍,去除油污、手印等(避免使用酒精、香蕉水等強溶劑,可能腐蝕 PET 膜)。
用干凈濕布擦凈清潔劑殘留,再用干布擦干,確保表面無水分殘留。
2. 處理氧化層(若有)
適用場景:漆面長期暴露導致表面發(fā)烏、光澤度下降。
工具:3000 目以上超細砂紙(干濕兩用)、清水。
操作:
用濕砂紙輕輕打磨氧化區(qū)域(力度≤5N,以 “磨除啞光層” 為目標),打磨方向需沿木紋走向。
打磨后用清水沖洗并擦干,測試表面粗糙度(建議 Ra 值≤0.8μm)。
二、評估損傷程度(關鍵判斷)
1. 判斷掉色類型
淺表性掉色:僅漆面顏色變淺,免漆板廠家無漆膜脫落或基材外露(如輕微紫外線褪色)。
處理重點:直接補色,無需破壞原漆膜。
深度掉色:漆膜開裂、剝落,露出基材或底層涂層(如撞擊導致破損)。
處理重點:需去除破損漆膜,修補基材后再補漆。
2. 檢測基材完整性
工具:手電筒(側光觀察)、指甲(輕劃測試)。
操作:
側光照射漆面,檢查是否有隱藏裂紋或氣泡;用指甲輕劃掉色區(qū)域,若能勾住漆膜邊緣,說明存在剝落風險,需徹底清除舊漆。
若基材(如密度板)受潮膨脹,需先干燥基材或更換板材,否則補漆后易開裂。
三、局部處理技術(分場景操作)
1. 淺表性掉色(無漆膜破損)
步驟 1:輕微打磨糙化
工具:2000 目砂紙(干磨)。
操作:輕磨掉色區(qū)域(打磨面積比破損處大 1-2cm),免漆板價格去除表面光澤,增加補漆附著力(摩擦系數(shù)建議提升至 0.3-0.5)。
步驟 2:遮蔽保護
工具:低粘度美紋紙(粘性≤600g/25mm)、塑料薄膜。
操作:沿打磨邊緣貼美紋紙,覆蓋周邊完好漆面,避免補漆時污染(美紋紙邊緣需壓實,防止?jié)B漆)。
2. 深度掉色(漆膜破損 / 基材外露)
步驟 1:去除舊漆
工具:脫漆劑(PET 專用環(huán)保型)、塑料刮刀(硬度≤邵氏 50 度)。
操作:
用脫漆劑均勻涂抹破損區(qū)域,等待 5-10 分鐘至漆膜軟化(勿超過 15 分鐘,防止腐蝕基材)。
用塑料刮刀輕刮剝離舊漆,嚴禁使用金屬工具損傷基材(殘留漆膜可用 80 目砂紙輕磨去除)。
步驟 2:修補基材
工具:水性木器膩子、不銹鋼批刀(寬度 3-5cm)。
操作:
基材凹陷處用膩子填補,批刮時保持 45° 角,確保填充密實(膩子層厚度≤2mm,分 2-3 次批刮)。
干燥 24 小時后,用 240 目砂紙打磨平整,檢查平整度(用 20cm 靠尺檢測,誤差≤0.3mm)。
四、界面處理(提升附著力)
1. 噴涂底漆(大面積補漆必需)
適用場景:基材外露或舊漆完全去除后的區(qū)域。
工具:小型噴槍(口徑 1.0mm)、PET 專用水性底漆。
操作:
底漆稀釋 10%-15%(按產品說明),氣壓調至 0.3MPa,距離基材 20cm 均勻噴涂 1 遍。
干燥 4-6 小時后,用 400 目砂紙輕磨表面,去除顆粒(粗糙度控制在 Ra 1.6-3.2μm)。
2. 局部補漆界面劑(可選)
適用場景:補色筆修復時,原漆膜與補漆層的銜接處。
工具:附著力促進劑(如 3M Scotch-Weld?)、棉簽。
操作:用棉簽蘸取促進劑,涂抹于補漆邊緣 1cm 范圍內,免漆家具板干燥 10 分鐘后再進行補色,可減少邊緣開裂風險。
五、顏色匹配測試(核心環(huán)節(jié))
1. 取色與調色
工具:色卡(潘通木色系或 RAL 色卡)、分光測色儀(精度 ΔE≤1.0)。
操作:
用測色儀讀取完好區(qū)域的 Lab * 值,對比色卡找到接近色號,或通過電腦調色系統(tǒng)定制漆料(建議保留 20ml 備用漆,便于后續(xù)修補)。
若無條件使用儀器,可剪下一小塊同批次廢料(如踢腳線),到建材市場調色,要求 “90° 光澤度誤差≤5GU”。
2. 隱蔽處試色
操作:在不顯眼位置(如柜體內部、板材邊緣)涂抹少量修補漆,干燥 24 小時后對比顏色和光澤,若 ΔE>2.0 需重新調色(肉眼可察覺色差閾值約為 ΔE=3.0)。
六、注意事項(避免返工)
環(huán)境控制:
施工溫度 15-25℃,濕度≤65% RH(低溫需延長干燥時間,高濕易導致漆膜發(fā)白)。
避免陽光直射補漆區(qū)域,防止漆料快速干燥產生刷痕。
工具清潔:
水性漆工具需用清水及時清洗,避免漆料干結堵塞噴槍或毛筆。
禁止操作:
嚴禁在未清潔的油污表面直接補漆,會導致附著力不足脫落。
勿用普通木器漆修補 PET 飾面,因 PET 膜表面張力低(約 38mN/m),普通油漆難以附著,需專用 PET 漆(附著力≥2B 劃格法標準)。
微信公眾號
手機官網